学校概况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是以矿业与安全为特色,具有113年办学历史的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双一流”建设高校。目前,学校拥有学院路和沙河两个校区,设有研究生院和12个学院。
113年来,学校与中国工业化进程同呼吸共命运,与人民共和国一起成长壮大。经过一代又一代矿大人的努力奋斗,学校形成了“明德至善、好学力行”的校训,铸就了中国能源工业高等教育的一流品牌和独特的精神文化品格。通过长期发展和建设,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已经形成了以理工为主、以矿业与安全为特色,理工文管法经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和多科性大学的基本格局。在煤炭能源的勘探、开发、利用,资源、环境和生产相关的矿建、安全、测绘、机械、信息技术、生态恢复、管理工程等领域形成了优势品牌和鲜明特色。
学校现有35个本科招生专业,有1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城市工程地球物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2个学科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进入A+类,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进入A-类。工程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化学、数学、环境/生态学、计算机科学等7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
教师队伍中,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4个,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5名,双聘院士9名,先后有5人获聘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7人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5人荣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1人被评为“北京市人民教师”,6人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21人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7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8人获孙越崎能源大奖,27人获孙越崎青年科技奖。
学校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本,积极构建能源工业精英教育教学体系,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广大毕业生当中许多人已成长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及行业发展的科技精英、管理骨干和领军人物。
围绕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和国家及行业的战略需求,学校致力于科学研究,提升学校的创新能力,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科技成果。2001年至今,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40项,省部级科技奖励732项。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是负责学校非学历教育和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办学机构。在办学过程中,坚持立德树人,立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体现成人教育的特点;严谨办学,规范管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多次被中国煤炭教育协会评选为“全国煤炭成人教育先进集体”。
版权所有(c)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 网络维护:网络技术小组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丁11号 邮编:100083